经济安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安全 > 相关案例

相关案例

浅析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经济安全问题

发布时间:2010-09-02

文/ 王以铭

 

 

  2010年5月27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根据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从1986年起,四年一届的美国政府应在一定期限内向美国国会提交国家安全战略文件,文件应概述美国主要的国家安全关切以及政府应对的计划和措施。四年一回,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照例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尽管报告只是一个概述,详细的分析和具体的应对计划措施分别在一系列配套文件中论述,例如国家军事战略文件,但是,人们还是可以从中获得今后四年美国外交政策走向的信息和线索,并就美国政府处理各种国际事务和应对各种具体问题的思路作出自己的判断。

  从国内外媒体的报道看,舆论普遍关注美国共和党的小布什换了民主党的奥巴马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什么新的变化,报道大都集中在如下两点:一是新战略放弃布什政府的“反恐战争”和“先发制人”战略的提法,不再把美国对付恐怖主义的斗争定位为“反恐战争”,也不再扬言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另一点是实质上以多边合作和外交取代单边主义,不仅强调与传统盟国和伙伴之间的战略合作,还提出扩大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大国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分担责任。有的媒体和研究者已经把这两点称为“奥巴马主义”。

  但是,美国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这就是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对于经济问题(广义的“经济”,包括金融、财政等在内)的提法以及美国政府应对经济安全问题的方针政策。如果与2002年和2006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作一个对比,就可以发现新版报告中有许多新的提法,对于经济问题的强调和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其中还包括美国政府在经济安全领域正在采取和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线索,值得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的高度关注。

  在奥巴马总统为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写的前言中,第一段即指出:“但是全球化也增加了我们所面临的危险—从国际恐怖主义和致命性技术的扩散到经济动乱和气候变化”。奥巴马认为美国必须奉行重铸美国实力和影响的战略,在国内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我们必须增长经济,减少赤字。我们必须教育孩子们在一个知识即资本、市场遍全球的时代去竞争。我们必须开发清洁能源,为新产业提供动力,摆脱外国石油束缚并维系我们的行星。我们必须从事科学和研究……必须以美国创新为美国实力的基础。”

  也许你会认为奥巴马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思想或新的政策和措施,在其他国家,例如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中,早就有类似的提法。不是吗,他要求美国经济增长,而我们早就知道“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是吗,他提出重视知识,教育孩子适应全球化的竞争,而我们早就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三个面向的方针;不是吗,他刚想明白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朝“创新型国家”目标走了一半路了。但是,应该注意,这不是政府工作报告或国情咨文,而是专注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报告,在以前的美国政府同类报告中根本没有这种思想和提法。例如,在上一份报告,即布什政府2006年提交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布什前总统在前言中几乎没有提及经济问题,更谈不上把经济增长、教育和科学研究、创新放在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和优先地位。布什只是在“将自由的成果扩大到全球”的意识形态口号下提到“建立一个贸易自由并由此不断繁荣的世界”,以及“为鼓励经济自由的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援助”。而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布什在前言中另一处间接提到经济问题的地方指的是中国:“中国领导人也开始发现,经济自由是获得国家财富的唯一源泉。他们迟早会认识到,社会和政治自由是国家强大的唯一途径”。这里看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充满优越感的态度,最多把中国当成一个低年级学生。再联系到2006年报告正文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领导人过分相信美国经济的实力,过分相信自由市场的力量,没有足够的远见觉察到在全球化形势下美国经济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并非处处占上风,总体地位正在下降的趋势;更缺乏深刻的洞见警惕美国的以及美国领导的全球经济体系的严重失衡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现实是,美国长期的贸易经常收支赤字和财政赤字已经使美元地位及美国的经济地位受到影响,而中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积累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外汇存底并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国。尽管中国仍有不少地方需要向美国学习和借鉴,但在如何获得和积累国家财富方面,可能是美国更应该采取一种谦虚地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奥巴马在这一点上与此不同,他在2010年报告中坦陈美国处于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竞争力连遭挫折,并反复强调要少花钱多储蓄多出口。

  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国家安全报告中指出,美国领导力的基础在于繁荣的美国经济,经济上的成功对于美国保持海外影响力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把推动经济增长和扭转财政乱象当作国家安全的优先任务。“我们努力的核心是致力于重振我们的经济,这才是美国实力的源泉”。

  为什么奥巴马政府如此重视经济,把经济放在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在冷战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一直比较清晰,因为主要敌人十分明确,就是苏联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斗争是全方位的,包括军事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斗争。到了冷战结束后的九十年代,美国进入国家安全战略缺少“一个邪恶的敌人”的十年,在有望填充苏联留下的空白的候选对象中,某些美国人,尤其是鹰派人士,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就在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物色一个明确的目标的过程中,世界进入了新的二十一世纪,并随即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幸免于难的美国本土发生了“911”事件。于是2002年和2006年两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布什政府都以恐怖主义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第一号敌人,由于恐怖主义威胁来自境外,于是“反恐战争”和“先发制人”战略思想便成为“布什主义”的招牌。但是,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恐怖主义的威胁同样来自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内部。而且,冷战结束后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它在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制度等领域几乎全面的实力优势开始在新的全球化竞争形势面前后退, 而受影响最大、最有可能退出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地位的,是经济领域。因此,美国政府有了更加现实的认识:“全世界的日趋繁荣使经济实力更加分散,使美国人民和商界处于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尽管我们保持了我们的军事优势,我们的竞争力近年来遭受了挫折”。美国GDP仍世界第一,但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就能超过美国,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也许已经赶上了。美国金融仍十分强大,但2008年从华尔街开始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暴露了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漏洞百出。美国消费者的强大购买力仍在支撑着世界经济,但美国政府和人民债台越筑越高的趋势总不可能持久。美国经济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产业空心化何日是尽头?正因如此,美国喊出“重振美国经济”的口号,把经济安全放在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这真有点“把美国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味道。

  那么,有哪些经济安全领域是美国在今后数年最为关切呢?在报告中提到的经济安全问题相当广泛,例如保持经济平衡和持续增长,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加强金融监管,改革有关国际制度和机构,就业问题,能源问题,促使出口增长,少花费多储蓄等。下面仅就能源和促进经济增长作一个简单分析。

  首先是能源。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经济大国和能源消耗大国,都会把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作为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到:“只要我们仍然依赖化石燃料,我们就需要确保全球能源的安全和自由流动”。但是,美国在报告中提出的能源战略的目标更高,看得更远,重点在于“转变我国的能量经济”(即转变生产和利用能量的方式,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领导世界创造新工作和新产业”(因为在建立清洁能源经济方面领导世界的国家将获得某种持续的经济和安全优势)。这就是说,世界经济正面临一场能源革命,关键是新的下一代清洁能源技术开发。报告指出,“美国拥有领导清洁能源技术开发的一个机遇窗口。如果成功,美国将引领清洁能源的这场新工艺革命,这将是我们经济繁荣的主要贡献者。如果我们不发展鼓励私人部门抓住机遇的政策,美国将会落后并日益成为这些新能源技术的进口国。”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奥巴马任命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转而从事新能源研究的朱棣文为能源部长,为什么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上个月在中国那么卖力地推销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又为什么骆家辉要指责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就在本文定稿时,6月16日有消息说,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议题是中国政府的自主创新政策是否违反世贸组织等有关规定。)实际上,美国不仅希望通过领先新能源技术来解决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安全问题,而且希望由此创造新产业和新工作,打一场经济翻身仗。

  另一个经济安全问题是促进经济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美国历来奉行自由的市场经济理论,不赞成政府过分干预市场,更不赞成政府制订什么计划指标。但是,在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政府反复强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增加对发展的投入”和“投资于长期发展基础”。报告还不止一次地号召和鼓励少花费多储蓄多出口,甚至还为出口增长定下了具体目标:出口到2014年翻番。美国政府认为,经济的周期性大起大落,经济的严重失衡以及由此引起的就业危机是美国面临的重大经济安全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预料,美国与中国等出口大国的贸易摩擦将会增加,并成为一种常态;而且,包括就人民币升值施压等将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美国已经认定这些都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

  从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我们可以得出美国政府关于经济安全问题的观点和对策,既可以为我们应对美国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也能够给我们研究经济安全问题带来启示。

 

(作者系广东国际经济协会顾问、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教授)

上一个: “哥本哈根”讨论的不只是气温与减排 下一个: 林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