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实习记者 古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因素逐渐成为国家安全主要内容,国家间竞争也日益由军事领域转向以科技和经济为主的新领域。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以知识为核心的增长阶段;国际分工深化及全球贸易自由化使各国经贸往来更加密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经营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金融资本全球化加剧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各国在贸易、投资等活动迅速增加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经济风险,给经济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成为各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国依据自己的国家经济安全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经济安全体系。
一、美国经济安全体系
(一)美国经济安全观
美国着眼点放在全球,是一种开放式的经济安全观。他们认为:
(1)经济安全首先是“国内经济问题”。对外经济政策的制订与执行,取决于国内经济状况;经济的不安全必然成为重要的“国内政治和经济事务”;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在于“国内经济力量”。
(2)经济安全不等于“自给自足”。美国虽然拥有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绝不能追求经济的自给自足,否则即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经济安全也不意味着“对所有经济部门的控制”。那种逃避国际竞争、退守到 “美国堡垒”中的想法,是危险、陈旧的观念,将“误入歧途,自招失败”。
(3)经济安全追求的是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即“在权衡各种相互矛盾的目标中取得发展”。如在国内经济中求得充分就业、经济稳定,而又不至于牺牲自由贸易的好处,或不必为外部动荡付出太高代价。
(4)经济安全的本质是“经济适应变化能力”。任何一个市场经济的安全,也是“竞争中的安全”,即竞争程度越高,经济 “自我恢复能力”越强。要特别关注“经济弹性和流动性,即经济自我改造以及在全球环境中适应变化的能力”。
(5)经济安全说到底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美国经济是否有活力,取决于它的“发动机”——私营企业竞争力。国家经济安全体系要靠强大的企业力量来支撑。
(二)美国经济安全保障原则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公认的经济安全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优势,形成“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谋求经济霸权的总则。同时,基于实用性确立了以下保障经济安全的原则:
(1)涉外性原则。考虑到经济安全的核心在于“化解”全球经济背景下外国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贸易问题是美国首先考虑的经济因素之一,这是由美国国际贸易地位决定的。
(2)重点行业优先考虑原则。对美国而言,金融业、农业无疑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两大最主要行业,金融问题中金融监管、农业问题中粮食安全更是这部分的核心。
(3)重点资源优先考虑原则。美国有能源信息方面的法律规定,特别对有关石油问题的法律与操作是优先考虑的。
(4)应急策略优先原则。保障经济安全有三种形式:第一类是“应急管理”型,即通过制定各种经济领域的应急措施以应对冲击;第二类是“强身健体”型,即通过加强本国经济信息保障,建设以达到抵抗外来冲击的目的;第三类是“攻击型”,即通过向国外经济实体扩张,“主动出击”,以达到扩大本国经济信息处理实力的目的。
(三)美国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美国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经济安全立法机构和决策机构。另外,各州议会在立法上相当独立,使得有关经济安全的法律呈现了复杂的局面。绝大部分有关经济安全的法律和规定都显而易见或者暗藏在保护经济安全的各项法案中,并没有独立出来。由于经济安全法几乎涵盖全国经济各领域,那么经济安全不能由商务部或者某个部门单独保障的。广义上讲,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银行、国家经济委员会、农业部等绝大部分都设有经济管理职能的部门,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美国经济安全的保护中。延伸至教育部、劳工部等某项举措也会引起公众对人才安全的注意。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克林顿组建国家经济委员会(NEC)以协调国内外的经济政策,这个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平级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美国在国家安全体制建设中的改革。美国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美国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二、日本经济安全体系
(一)日本经济安全观
作为一个国内资源禀赋极其匮乏的国家,日本对其经济安全的脆弱有深刻的体验。日本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梗概有四个基本观点:
(1)综合观。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不仅需要从经济角度考虑,还必须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2)全球观。基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能源资源等严重依赖进口等基本国情,考虑到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单靠本国来实现经济发展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框架下综合考虑。
(3)全民观。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不能单靠政府,而必须在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个人等各阶层确立相应的反危机体制。
(4)发展观。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也会发生变化,法律和政策要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向前发展。日本朝野普遍认为,国际方面因素对本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居多,这种威胁有的是现实和直接的,也有的是潜在和间接的。因此,日本更多侧重防止、排除和化解外部因素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重点在能源、农业、金融、外贸等方面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维护本国经济的安全。
(二)日本经济安全保障原则
日本是一个以“经济大国”与“政治小国”、“军事弱国”这一矛盾为基础的国家。日本在此基础上确立保障经济安全原则,以期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领先地位。
(1)产业发展为重要原则。20世纪90年代,日本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基本国策,在产业政策上,提出了国际协调型的产业结构,由“外需主导型” 转为“内需主导型”,建立“多极型”产业结构,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因此,保障产业安全问题是日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科技技术发展原则。日本政府将科技立国看作是“保障日本中长期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注重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在贸易、资本和金融等方面实现国际化。
(3)确保海外物资稳定供应原则。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于海外资源。为保障海外资源的稳定供应、综合开发、厉行节约,建立了危机应对体系。
(4)结盟原则。以日美联盟为依托,通过施展经济外交,营造对日有利的国际环境,建立起与国际社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依存关系。
(三)日本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日本经济安全法律的立法机构是国会,而推动经济安全立法进程和执行实施机构是内阁和内阁领导下的各个主管行政当局。在实际中,一方面是行政当局根据各部门领域的经济安全法律具体执行;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非常注重各行政当局之间政策的协调。表现在:除了内阁内部临时成立了一些班子应对突发危机外,还专门设立了相对固定的内阁联席会议制度,从而各个行政当局可以就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一起进行沟通协调、讨论和制定相关国家经济安全政策。与美国一样,日本没有单独的、明确的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其关于国家经济安全法律的内容都分布在经济法的各个领域。日本经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日本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三、俄罗斯经济安全体系
(一)俄罗斯经济安全观
俄罗斯自独立以来经济一直不景气,各种危机相互交织,特别是金融危机致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经济安全受到极大挑战。严酷的现实使俄罗斯不断重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形成侧重于治内乱、御外患、摆脱危机、复兴大国的经济安全观。
虽然近年来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跌到历史的最低点,但这个大国从来都没有丧失“彼得大帝”时代的梦想。在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规划中,处处体现着这种“大国情结”。俄罗斯领导人将复兴的希望首先寄托在经济的复兴。1993 年,俄罗斯政府明确提出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1996年又提出了“俄联邦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基本原则)”,2000年1月进行了修订,明确提出“俄国家利益的实现必须基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俄国家利益在这方面最为关键”。考虑国内外环境,俄罗斯政府认为当前对本国安全的最主要威胁是 “经济的危机状态”。将“国家经济的复苏,实行独立的、明确定位的经济发展方向” 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 ,仅次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宪政法制建设”。它们是国家正式采用的关于运用现有资源和潜力抵御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技术、生态、信息等领域的内外威胁,保障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的目标和战略观点的总和。
(二)俄罗斯经济安全保障原则
对俄罗斯而言,经济发展始终是俄罗斯的工作核心。俄罗斯人要求他们的经济不仅是发展的,而且是安全的,两个缺一不可。为了保证经济的安全,俄罗斯采用以下原则:
(1)立法为重原则。俄罗斯认为保证经济安全的首要措施是立法,只有通过法律的保护,才能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不会被各种隐患所侵蚀。不断动荡的政治格局未能阻挡俄罗斯在经济安全方面的立法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稳定为重原则。俄罗斯与美国、日本不同,后者是发达基础上的国家经济安全观,前者是生存基础上的国家经济安全观。因此,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安全观更多的是强调稳定。
(三)俄罗斯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现阶段危及俄罗斯经济安全的问题主要有:(1)吸引外资状况不佳;(2)存在资本大量外逃的现象;(3)国家债务负担沉重;(4)科学技术实力明显下降;(5)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6)国内影子经济泛滥,主要包括偷税漏税、走私、贩毒、黑工、盗版等行为;(7)国内两级分化现象严重。针对这些问题,俄罗斯也制定过一些纲领性的文件,但是由于很多原因,真正兑现实施的极少。因此,只能从立法的层面上总结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俄罗斯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被命名为“经济安全法”。尽管如此,其“经济安全”的含义散布在每一个领域,能源、军事、矿产、土地、环境保护、金融保险、知识产权等等,重点是土地、金融和能源三块。
(1)土地资源方面。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中,怎样管理好土地资源、怎样对刚刚形成的土地市场进行有效的监控,怎样保持土地信息的秘密,是俄罗斯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保护经济安全,俄联邦出台了防止土地大幅集中的法条。1997年7月21日俄联邦颁布的《关于不动产权与其交易国家注册登记法》的规定,严格规定个人可以拥有的土地极限数量,其数量由联邦各主体确定,严格掌控土地登记、流转、使用等各项信息。
(2)金融方面。俄罗斯为保证经济安全,立法对外资银行进行限制。例如,《关于外资信贷机构登记的特殊性和已登记的信贷机构利用外资增加法定资本金获得批准的程序》。虽然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新建合资银行或参股俄罗斯银行,也可以在俄领土上建立外国银行分支机构,但不允许新建资本完全属于外国法人和自然人银行。外资银行获得哪一种银行业务许可证主要受其自有资本的限制,外资银行的法定资本规模始终是俄中央银行调控的对象。
(3)能源方面。从经济安全的角度看,俄罗斯最主要的是矿产资源法。新版的《矿产资源法》包含了从矿产资源勘查到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中,规定了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外国法人和国际组织不能成为俄罗斯矿产资源的使用者。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可以用图3表示:
图3 俄罗斯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安全观
欧盟、东盟——立足于联合自强,谋求合作的经济安全观。这类国家力图以集团力量和竞争力与其他国家抗衡,用地区优势和集团实力保障各自的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它们既有共同的经济安全利益,如实现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施联合开发项目等等,又允许各国保持各自的经济安全利益。这种安全合作的最大特点是,在集团成员国的经济安全受到外部威胁和侵害时,能协调一致,联合起来抵制和反抗外部威胁。
中东欧等中小国家——谋求大国或国家集团保护的依附型经济安全观。这些国家在历史上曾依附于某个大国或集团。它们虽有独立意识,但缺乏信心和能力。由于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制约,这些国家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保障本国的经济安全和其他安全。它们虽然有自己独立的发展战略,但往往指望某个大国或集团给予帮助或庇护,于是积极要求“回归欧洲”,谋求加入北约和欧盟就成了这些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中大国——典型的是印度,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创造有利的内外环境,逐步增强综合国力,争取在21世纪成为令人瞩目的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相应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以教育为依托,以经济振兴为基础,以提升军事力量为后盾,以外交为保障”的国家经济安全对策。
五、小结
综上所述,尽管不同国家对各自的经济安全战略的制定和表述有很大差别,但在一些基本原则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美、日、俄等大国仍存在基本一致的看法和态度。这主要表现在:
(1)国家利益观点。所谓经济安全就是面对威胁能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捍卫国家利益,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和繁荣,使重大经济利益免受损失,使经济发展大局不被打乱,在国际竞争中能争取有利地位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2)综合观点。经济安全保障不能仅从经济方面考虑,还必须从影响经济安全的各个方面,如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等方面综合考虑。
(3)全球观点。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单一国家保卫经济安全的力量已显不足,需要寻求双边和多边合作,来实现本国或区域的经济安全目标。因此,要将一国的经济安全置于全球政治、经济框架内全面考虑。
(4)前瞻观点。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以信息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及全球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时代,国际经济关系酝酿着不断调整。
(5)全民观点。要保障一国的经济安全,除中央政府要付诸努力外,还必须动员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体制,以消除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外冲击。